现代科技医用内窥镜分类
发布时间:2016-03-28 10:47:05 浏览次数:
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既可以导入预检查器官,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也可以通过装在尖端上的微型摄像机传送并记录高分辨率色彩图像,以便临床医生进行病情分析,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利用内窥镜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以及采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等。同时可满足对食道、胃、十二指肠和大肠的部分段进行观察、诊断、治疗。其优点是镜身外径较细、柔软、图像清晰、色彩逼真、操作方便;检查和治疗时动物痛苦小,并能实时摄影、打印图片,为临床胃肠疾病诊治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并开展在内窥镜下实施胃肠组织活检术、食道和胃内异物取出术、支气管肺泡灌洗,电凝电切术等。 1.内窥镜在动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a.诊断 通过消化道电子内窥镜直接观察动物的消化道腔壁的正常和病变情况以及消化道粘膜的形态改变,可用于诊断以下各种疾病: 食道:食道炎、食道出血、食管道孔疝、食道平滑肌瘤、食道癌及贲门癌等。 胃:胃炎、胃溃疡、胃出血、胃肿瘤、胃癌等。 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大肠癌等。 通过呼吸道纤维性支气管镜左右肺叶病变,有无异物,同时可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进细菌学和细胞学分析。通过内窥镜硬镜可进行鼻腔,耳道,膀胱尿道的检查。 活组织检查:如发现粘膜颜色及质地改变或有糜烂、溃疡及肿瘤等病变表现,可直接取样做活检,一般在全部检查完毕及摄影后再做活检。 b.治疗 取异物:通过内窥镜,使用各种不同式样的钳子钳住异物。可将进入胃内的异物取出,避免了手术的创伤。 对于老年性营养代谢病不能进食的可应用内窥镜引导安装经皮胃瘘管,操作简单,终生可用。 对于中重度气管塌陷的病例可应用内窥镜引导安装气管支架。缓解动物呼吸困难引起窒息死亡。 2.内窥镜的操作方法 a.内窥镜操作原则 适当充气,见腔进镜,准确定位,熟练使用角度钮,仔细观察病灶,远近结合,全面观察。 b.内窥镜操作要领 内窥镜操作最好单手操作(左手操作操作柄,右手进镜、退镜及旋转镜身)。 插镜方法:气管插管并进行呼吸麻醉,动物保持左侧卧体位,插镜时右手持在镜身625px处,轻柔缓慢插入口腔和咽部,将胃镜沿舌后根插入食管入口处,看到食管后即可循腔进镜。因为食管在气管后,千万不可将胃镜前端弯曲过度而插入气管,也不可进镜时用力过猛损伤组织引起血肿等病变入食管后边进镜边充气,部分气体先入胃内,进入胃内即可观察扩张的胃腔,可以节省时间。进食管时粗略观察大的病变,细小病变退镜时观察及处理。了解胃腔的整体形态做到心中有数,如贲门直下可见胃体大弯侧皱襞,沿此皱襞“向上,向右”可以找到腔,直到幽门无腔时结合退镜及角度钮,大量胃液潴留时吸引液体,适当充气使视野四壁清楚。 充气指标:食管少量充气能看清四壁即可。胃体中等扩张能看清胃四壁即可。观察胃底、穹隆部时须在观察胃体基础上加注少量气。 c.内窥镜观察顺序 食管(上中下):进镜时粗略观察食管有无溃疡、扩张、狭窄、肿物、异物等,如要进一步活检、内镜下治疗可待退镜时处理。 胃体:进入胃内直下一般即可看到胃体大弯侧的平行皱襞,此处粘液糊较多;息肉、溃疡、糜烂等病变发生率极少。 胃窦:可见圆锥形胃窦,半月形胃角,胃角是胃窦定位的标志物。胃角标志小弯侧,对应为大弯侧。屏幕左、右分别为前、后壁。胃窦圆锥形顶部可见开合状态交替的幽门。 d.胃粘膜活检 对准病灶部位,钳伸出2-3厘米,不宜过长。垂直活检部位。直径>2厘米溃疡取病变周边,勿钳取溃疡底面以防穿孔,小而浅的溃疡、息肉、糜烂、隆起,则对准病灶钳取,勿取坏死组织。活检后渗血较多者喷少量肾上腺素以止血。活检数量:疑癌4-8块、溃疡2-4块、炎症1-2块、 e.胃镜下胃溃疡的基本形态 胃粘膜缺损形成凹陷,溃疡表面白苔或黄白苔、污秽苔、厚(薄)苔、或血痂、底平坦。溃疡周边炎症性变化:充血发红、水肿、边缘隆起。襞集中,胃腔变形。胃溃疡好发胃角、小弯、胃窦、溃疡形状:圆形、条状、线状、或不规则、直径0.5-62.5px。 f.内窥镜下的正常组织器官 实践证明应用内窥镜在动物医学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熟练的运用内窥镜技术可以提高小动物临床疾病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微创手术可以大大降低对动物机体的损伤,加速患病动物的康复;用窥镜取食道异物操作简单直观,对动物机体基本无损伤,成功率高,术后恢复时间短,预后良好,是治疗食道异物首选方法。 咨询电话:188-2709-8809 QQ: 21182806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