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迈瑞挑战中国监管规则
发布时间:2015-10-08 16:18:37 浏览次数:
迈瑞依靠研发和创新,造就了一连串高性价比的产品,成为颇具潜力的国际品牌 对于中国普通大众而言,迈瑞的名字可能很陌生。不过,如果您在医院进行过医学检查,或是住过院,就很可能早跟迈瑞打过交道了。 迈瑞是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材公司之一,生产的诊疗监护、临床检验和医学影像等设备早已进入中国各级医疗机构,包括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中山医院、深圳第一人民医院等大医院。其中,监护仪、三分类血液分析仪等设备在国内中低端市场所占份额超过40%。此民营企业17年前成立时,据说仅有90万元资金,如今总资产已过30亿元,且已在纽约证交所上市,产品在西方市场也有不少人缘。 医疗设备类属高科技,向来为通用电气(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等外国品牌所垄断。然而,在这个强手如林的行业,迈瑞依靠不断的研发和创新,拿出了一连串高性价比的产品,成为颇具潜力的国际品牌。 迈瑞英文名Mindray是由Mind与Ray两个单词组合而成,意为“智慧之光”。1991年成立之初,迈瑞主要代理国外产品,但他们不甘心只做渠道。1993年,他们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多参数监护仪,填补了市场空白。从此后,便坚定了研发创新的品牌发展路线,并在2000年前后,把每年将销售额的10%投入研发写入政策。目前,公司在深圳、北京和美国西雅图建立了3个研发中心,研发人员逾1,500名,占员工总数的30%。 研发投入的结果是数十项“中国第一”:第一台多参数监护仪、第一台集多参数监护与信息化于一体的麻醉机、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第一台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等。成立至今,迈瑞在生命信息与支持、临床检验、医学影像三个领域里共推出了60余项产品,拥有760余项专利技术。因为这些,该公司2007年获得全球市场调研机构Frost & Sullivan评选的“年度全球监护市场卓越奖”。 研发也给迈瑞带来机遇,使其得以在2008年3月,以2.02亿美元收购美国医疗设备生产商Datascope的监护业务,获得在美国市场扩张的渠道。与迈瑞合作逾5年的Datascope有40多年历史,在美国300床以下的中小医院市场占50%的份额,但因研发力量不足而近年竞争力有所下降。 品牌战略重研发 虽然已取得长足发展,但迈瑞明白,就品牌资产而言,还无法与国际巨头相提并论,其自身最大的优势就是研发实力带来的高性价比产品和迅速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因此,迈瑞在品牌战略上没有好高骛远,而是选择首先脚踏实地建立市场地位。尤其是在国际层面,当前重点是占更多地盘,而不是充当通用电气、飞利浦的主要竞争对手。 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迈瑞在研发方面不仅高投入,还有长远规划,保证每年推出很多新产品。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做2011年的研发规划。“我们的发展战略很简单,”迈瑞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徐航表示,“更多更好的产品、更多的渠道、更好的服务。” 有效的品牌战略推动迈瑞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销售额连年攀升。根据迈瑞提供的数据,该公司的产品除了走俏国内市场,在全球,它已是第三大监护设备生产商,黑白B超产品也夺得了逾10%的市场,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在北美以外市场更是雄踞第一(超过50%)。2007年,迈瑞销售额增长了47.3%,达到22.3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出口,而且近几年的出口增速一直远高于内销增长。 不过,在迈瑞的面前有两个难题。一是研发人才紧俏,难以扩大研发规模。二是进口设备享受的特殊收费政策,例如,物价部门规定进口监护仪的收费可以2至4倍于国产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大医院偏爱使用进口设备。迈瑞正在积极游说,希望能够早日改变这种局面。 谈到未来和挑战,徐航坚信,“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加以我们的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手段,我们一定能把这个市场做得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