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达医疗
当前位置:首页 >服务中心 > 售后资讯
奥林巴斯胃肠镜检查的杀手锏:EMR与ESD
发布时间:2019-11-20 10:19:07 浏览次数:

       EMR——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

  EMR即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是利用注射和吸引或套扎等方法把扁平隆起性病变(早期胃肠癌、扁平腺瘤)和广基无蒂息肉等与其固有层分离,使其成为假蒂息肉,然后利用圈套或电切进行切除的技术。

  EMR的适应症有:获取组织标本、消化道息肉、小于2cm且局限于黏膜层的消化道早期癌、部分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的肿瘤。

  广义的EMR的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息肉切除法,即黏膜下注射-切除法,分开黏膜下层,注入液体,充分的黏膜下注射中使病变完全抬举,如果病灶小于2cm,使用一个圈套器就可以将之圈住,沿壁抬起,松开可能夹起的黏膜肌层,然后切除病灶。

  二、透明帽法(EMR with a cap,EMRC),在内镜头端安装不同规格、不同平面或斜面的透明塑料帽对病变进行吸引、切除。内镜下对病变进行黏膜下注射后,放射圈套器于透明帽前端凹槽内,透明帽对准所要切除的病变套至透明帽内,收紧圈套器电切病变,电切前同样稍放松圈套器使可能受累及的固有肌层回复原位。

  三、套扎器法(EMR with a ligation,EMRL),内镜头安装套扎器,对准所要切除的病变吸引后,橡皮圈套住病变形成亚蒂样息肉,再在橡皮圈下圈套电切包括橡皮圈在内的病变。该法操作简便,电切过程中视野清晰,易于把握切除深浅度,局部损伤小,手术出血及并发症较少,较为安全。

  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EMR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大于2cm的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

  具体的操作步骤有:

  一、标记,应用针形切开刀或氩离子凝固术在病灶边缘0.5cm电凝标记切除范围;

  二、黏膜下注射液体前临床可供黏膜下注射的液体有生理盐水、甘油果糖、透明质酸钠等;

  三、预切开周围黏膜:沿标记点或标记点外侧缘应用针形切开刀切开病变周围部分黏膜,再用IT刀切开周围全部黏膜;

  四、剥离病变,根据病变不同部位和术者操作习惯,选择应用IT、Flex或HOOK刀等剥离器械沿黏膜下层剥离病变;

  五、创面处理,应用氩离子凝固术电凝创面所有可见小血管预防术后出血,必要时应用止血夹夹闭血管。

  ESD的适应症有:直径大于2cm的胃肠道宽基息肉和无蒂息肉;胃肠道早癌即无淋巴和血行浸润、转移,无论病灶位置及大小,均能应用ESD切除;直径大于2cm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等。

  奥林巴斯胃肠镜常用耗材

  一次性使用高频切开刀

  一次性使用高频切开刀,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顺应性,吸引性能好,与内窥镜和高频电刀配合使用,能够切开消化道病灶周围组织。

  一次性内窥镜用注射针

  一次性内窥镜用注射针可与内窥镜配合使用,将液体如生理盐水、甘油果糖等注射到消化道黏膜下,便于进一步分离病灶。

  一次性使用圈套器

  一次性使用圈套器与内窥镜和高频发生器配合使用,适用于切除消化道黏膜层单发或多发性息肉,息肉大小可被不同口径的圈套器套取,直径一般小于2cm。

  透明黏膜吸套

  透明黏膜吸套适用于吸引和固定尺寸较小的病灶,使其与消化道表面的正常黏膜组织分离,以对病灶施行进一步的套扎。

  一次性夹取器

  一次性夹取器,适用于在套扎病灶时夹取和固定病灶,以利于圈套器套扎和切除病灶。

  想了解奥林巴斯胃肠镜更多资讯,可联系奥林巴斯胃肠镜代理商,手机:18827098809 QQ: 2118280650


上一篇:近日!人民日报公布医疗器械新动向
下一篇:一票制试点,开始了!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野芷湖西路16号武汉创意天地一期10号工坊301室
版权所有:武汉盛世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QQ:2727518293
         联系电话:027-88021613 鄂ICP备15012260号-1  技术支持:捷讯技术

客户服务热线

13971531610

在线客服